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柔然的故事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柔然在历史长河中也存活了几百年,但终究没有起什么大的风浪,至于最后的亡国也是相当的平静,要么向西部迁移,要么被其他民族所兼并。
在《花木兰》的影视剧中,处于影视效果的需要,柔然也被刻画的盛气凌人,强大无比。这也完全符合游牧民族的气势。柔然把魏军称为羔羊,把自己称为狼群,看似是真的一样。但其实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,正好截然相反。魏才是狼,而柔然是羊。官方对于柔然的称谓是“蠕蠕”,就是小虫的意思,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弱小。
追溯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,基本都是大同小异,一直往上追溯,按照相关史书中的记载,柔然和鲜卑都是来自于东胡,而鲜卑的拓跋氏一手开创了代国,柔然则依附于代国。
在十六国时期,前秦通过南征百战,终于一统北方,代国也被收纳,柔然族为了躲避战乱,另投他主,转向了匈奴。随着历史的车轮,前秦崩塌,本来统一的北方又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。拓跋氏所领导的代国再次雄起,由拓跋珪复辟同时改名北魏。
北魏的军事力量十分强悍,强大的骑兵就是他的一张王牌,虽然在被前秦统一后,很多文化已经渐渐开始和汉人逐渐融通。但在军事上,由于本身的特性,战力上依旧首屈一指。北方大大小小势力不断凸起,实力最强的游牧民族北魏当然得草割他们。
到了公元391年,北方草原上各支部落都基本归附于拓跋氏,但柔然却不愿意,不愿意的结果自然是挨打,可柔然有自知之明,军事上完全不是北魏的对手,只能一路逃亡,拓跋珪早已习惯了草原上的追逐,怎能轻易放过敌手,很快柔然整个部落就被打垮。
北魏统一北方草原后,养精蓄锐直指中原,柔然又犯起了老毛病,不愿意继续接受北魏的统治,带领着自己的族人开始逃跑,西逃北窜到了大漠以北。天上掉下个大馅饼,换了个环境,原本弱势的柔然得到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,偶然间成了漠北地域的老大,还吸附了不少部落,悄悄地走上了王者的地位。柔然渐渐感觉报复的时机已经到来。
元兴三年,北魏拓跋珪正在集中兵力逐鹿中原,腹地空虚,柔然社仑抓住时机,集结大军侵占了北魏部分领地,但好景不长,蠕蠕始终是蠕蠕,北魏常山王拓跋遵领兵前来征讨,还未开战,社仑就直接开溜了。
在往后的几年内,双方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,等北魏军队一旦离开,柔然就杀回来,北魏赶回来,柔韧再逃跑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用在柔然人的身上真是非常贴切。公元410年柔然社仑在逃亡中离世,国内大乱。大檀接任可汗后,才重整旗鼓又开始了欠揍的模式。
真兴六年 ,年仅16岁的拓跋焘继任为北魏王位。柔然大檀感觉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,迅速领兵六万直逼云中郡。但北魏的这位新王拓跋焘,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,亲自挂帅主动迎敌,面对军队人数数倍的军队,拓跋焘从容淡定,因为他知道,对面这帮看似虎视眈眈的军队都是纸老虎。
果不其然,当北魏大军射杀对方大将于陟斤后,大檀并没有稳住局面,赶紧鸣金收兵,灰溜溜的逃跑了。
既然柔然主动来犯,拓跋焘绝不会就此罢休,北魏放弃了原有的战略计划,反而集中精力开启了穷追猛打柔然的模式。拓跋焘一生共有效的组织了十余次进攻。滕光二年,拓跋焘大军长途跋涉几千里,直插柔然腹地,大檀也继续开启了逃跑模式,真是习惯了,反正北魏来犯,柔然就跑。但这次逃跑也给柔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,30余万军民,百万牛羊全部落入了北魏的囊中。
柔然元气大伤,再无能力还击,无奈之下,只能俯首称臣,年年朝贡。虽然时不时搞点小动作出来,但都被打的服服帖帖。
初生牛犊不怕虎,柔然予成接任后,竟然又开始了南侵模式,魏国拓跋再次狠狠地教训了一下,“斩首五万级,降者万余人,戎马器械不可称计”。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,柔然予成的儿子豆仑接班,继续打,魏军继续赢,柔然继续挨揍。
在接下来的几年内,双方你来我往,打打闹闹,然后又和亲和好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平凉地区姓阿史那的杂胡逃到金山地区定居,自称“突厥”,慢慢崛起,公元552年,突厥集结大军袭击柔然,打了几个世纪还依旧存活的柔然终究还是没有顶住最后的防线,全军覆没。剩下的人口要么向西迁移,要么被别的族群所兼并。
结语:北魏太武帝先后13次出兵伐柔然,其中胜利11次,另有两次由于柔然先遁逃而没有战果,以429年的这一战果最为辉煌。柔然的年代也是北魏强盛时期,虽然双方都保持了马背上的特点,但北魏实在太为强势,也许只能说柔然生不
北魏后面是什么时期?北魏存在了多少年
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魏的故事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!
“子贵母死”的意思就是儿子被立为太子,就要把其母亲杀死,以防止母亲干政。
“子贵母死”制度的由来
北魏时期,由君位传承引发的动乱十分频繁,当时北魏尚未确立一套父子传承的嫡庶长幼之序,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,可谓“母强子立”。
道武帝拓跋珪的即位,也是依赖于母后及舅族的干预和支持,既然道武帝是“母强子立”的受益者,他就应该支持才是,为何最后却改成了“子贵母死”呢?
北魏建国前,拓跋鲜卑还处在氏族公社解体时期,《魏书 序记》把妇人比作“天女”,妇女地位还是比较高的。北魏妇女没有礼教的束缚,也没有对其用权的制约制度,所以导致她们经常通过皇帝,来控制部落内部大事。道武帝在巩固自己权利的过程中,明显感到母亲和妻子对自己权利造成的威胁。为了防止后辈子孙有这样的困惑,在经过考虑之后,道武帝就决定先杀死太子的母亲,以防太子的母亲干政。道武帝还制定了“父死子继”的制度。也只有实行“子贵母死”,“父死子继”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行。看来道武帝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杀戮,而是想维持子承父业,男人掌权。
“子贵母死”制度最后被谁废除,又是如何被废除的呢?
到了宣武帝这一代,“子贵母死”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,宣武帝的众多妃子,怕生下儿子,给自己带来祸患,堕胎现象时有发生,这样下去,宣武帝真成了孤家寡人。当时的妃子胡灵儿看到宣武帝身边一个孩子都没有,替他着急,于是打算替宣武帝生个儿子,别人都劝说她别要孩子,否则会丧命,胡灵儿却说:只要为皇帝生个男孩,她死也愿意,胡灵儿还是比较勇敢的,。后来,宣武帝终于迎来了他和胡灵儿的儿子元诩。
宣武帝时,后宫妃子多为汉女,妇女专权干政的情况大为减少,“子贵母死”制度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,再加上宣武帝笃信佛教,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出生后就没了母亲。于是,宣武帝就废除了“子贵母死”制度,这样胡灵儿也得以幸免。
道武帝想摆脱女权干扰制定的“子贵母死”制度,当然有它存在的意义,也有一定的合理性。但是实践证明,这一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妇女干政的现象,这一现象最根深蒂固的根源还在于封建专制制度。因为“子贵母死”制度的实行,道武帝被自己的儿子亲手杀害,他也成了这一制度间接的
- 上一篇:儿童节对儿童祝福的话-儿童节祝福语大全 可爱_5-迅立燃气灶518和715 [2024-05-25]
- 下一篇:北魏俸禄制度的特点-北魏官当制度-西区德意燃气灶用的时候开两下 [2024-05-15]